教育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 2015-01-21 09:15:00 浏览次数:

                                            聊城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学一级学科
                                                                                         (学科代码:0401)
一、学科简介
        聊城大学教育学学科始建于1979年,2003年开始招收培养课程与教学论(基本理论)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学是山东省品牌专业,现有教育学原理、教育史、高等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基本理论)4个二级硕士学位点,是我校发展较快的一级学科学位点。现有山东省“十二五”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教师教育创新研究基地”、教师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团队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现有教师48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4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主要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人数占教师总数的92%;学科学术成果丰硕,近年来,获山东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6项,三等奖10余项,山东省教育厅科研奖励50余项,承担省部级以上各类课题20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省部级等纵向课题13项,山东省、聊城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8项,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学科注重国际交流,为学生搭设高起点发展平台,先后派出教师11人、学生4人到美国、德国、瑞典等进行学术及教学交流;截止到2011年底,共毕业研究生21名,全部获得硕士学位,2人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
二、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从事教育方面的教学、科研、设计、管理或相关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前沿动态;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能力,能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教育工作,并取得较系统的研究成果;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研究方向
(一)教育学原理专业
1、教育社会学
2、教育哲学
(二)教育史专业
中国近现代教育史
(三)高等教育学专业
1、高等院校发展研究
2、教师教育研究
(四)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    
四、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学习年限一般为二年至四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原则为一年,学位论文时间原则上不得少于一年。
五、授予学位类别
        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
六、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导师(组)要全面地关心硕士生的成长,既教书又育人,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制定和调整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组织开题、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研究生培养,采取理论学习、科学研究、实践活动等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硕士生自主学习、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总学分34学分(具体要求)
课程类别 课程 学分 备注
学位公共课 须修5门 至少修满9学分  
学位基础课 须修2门 至少修满4学分  
学位专业课 须修3门 至少修满9学分  
非学位公共选修课 须修1门 至少修满1学分  
非学位专业选修课 须修3门 至少修满6学分  
跨一级学科选修课程 须修1门 至少修满2学分  
开题报告   1学分  
学术活动   1学分 听不少于10次学术讲座,做不少于2次学术报告
实践活动   1学分 教学实践不少于16学时,并完成1篇社会实践报告
补修课程   不计学分  
八、培养环节
(一)学术活动
加强学术交流,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需听取学术报告或参加学术会议不少于10次,每次报告后要形成总结,公开做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每次报告均应有记录,总结和记录期末交研究生科研秘书。
(二)实践活动
1、加强教学实践,在第三、四学期安排不少于36学时的教学实践。教学实践的形式可以是讲课、辅导、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验、指导本专科学生课程论文、辅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等。
2、参加导师指定的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可以结合学位论文选取,也可以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毕业论文答辩前,至少要完成1篇高质量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三)中期筛选
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以后,以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为依据,学院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考查研究生入学以来的学习、科研情况,及时发现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探讨解决的途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促使研究生由课程学习阶段转入论文写作阶段。中期筛选合格者进入论文写作阶段、达不到中期筛选要求的研究生,进行淘汰或分流。中期筛选在第四学期进行。
(四)科研成果
研究生在论文答辩之前要在公开发行的合法期刊上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至少一篇与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论文(不包括增刊、专刊和一般论文集等),或出版专著1部(位列前两位),或具有已通过鉴定的厅级以上(含厅级)应用成果(位列前三位),且第一署名单位为聊城大学,不符合规定者将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九、学位论文
(一)学位论文开题
实施导师组织的预开题制度,由导师聘请至少3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者参与开题,提出修改意见,在预开题的基础上,学院学术委员会组织开题报告会,未通过者,必须重新做选题报告。开题报告重点考查研究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应包含详细的文献综述,其中应有一定数量的外文文献。
(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主要是根据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检查论文写作计划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并针对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指导,以保证学位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工作由分管院长和学位点负责人会同专家小组在论文作者申请答辩6个月以前完成,否则学校将不受理其答辩申请。
(三)毕业资格审查和学位授予资格申请
第六学期4月份,研究生向学校提出毕业申请,学院按照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审查研究生的毕业资格,经研究生处审核通过,方可取得论文答辩资格。
(四)论文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
论文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按《聊城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细则》办理。
  
                 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位课程

公共必修课(共9学分)  
0001020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文科) 16 1 1 考试
000102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2
00011301 英语(一) 64 2 1
00011302 英语(二) 64 2 2
00410106 专业英语 48 2 2


一级学科必修课程(2门共4学分)
00410101 中外教育史 32 2 1 考试
00410102 教育哲学 32 2 1


专业必修课(至少修满9学分)
00410103 教育社会学 48 3 2 考试
00410104 教育学原理 48 3 2
00410105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48 3 2
非学位课程



公共选修课(至少修满1学分)  
00011701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16 1 1 考试或
考查
00010204 科研论文写作 16 1 1
00011303 英语听说 16 1 1
00010101 管理公文与申论专题研究 16 1 2
00010701 第二外国语 16 1 2
00011304 英语翻译与写作 16 1 2




专业选修课程(至少修满6学分)
00410107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 32 2 3 考查
00410108 教育理论与实践前沿问题研究 32 2 3
00410109 教育心理学专题研究 32 2 3
00410110 科学课程社会学专题研究 32 2 3
00410111 教育价值取向专题研究 32 2 3
00410112 农村教育发展专题研究 32 2 3
00410113 生态教育哲学专题研究 32 2 3
00410114 基础教育变革专题研究 32 2 3
非学位课程 跨专
业选
修课
跨一级学科选修课程(至少修满2学分)  
  跨一级学科选修课程(研究生自选或导师指定) 以所选课程的学分、学时及开课时间为准



  开题报告   1 3 考查 需修满3学分
  学术活动 学术报告(听取10次) 1 1-6
学术讲座(做2次)
  实践活动 教学实践 16 1 3-4
社会实践   1-6
同等学历或跨专业补修课程 补修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2-3门 不计学分
00410115 哲学通论 48   前三学期完成 考查
00410116 教育学概论 48  
00410117 教育心理学 48  

 
                            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目录
 
                                                                     必读文献
1、黄济,教育哲学通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
2、陈桂生,教育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约翰·怀特,再论教育目的,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4、乔尔·思普林格,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7、涂尔干,教育思想的演进,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8、布迪厄,再生产,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9、保罗·弗雷莱,被压迫者教育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麦克·扬,知识与控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1、马和民,新编教育社会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2、扈中平,教育学原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13、杨小微,教育研究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14、石中英,教育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5、金生�v, 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16、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7、李剑萍,中国近现代教育问题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8、鲁 洁,当代德育基本理论探讨,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19、(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丛书,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1、Dewey.John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A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N.Y.Macmillan Co,1916
22、Randall Currened. A compan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Blackwell, 2003
 
                                                                          泛读文献
 
1、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桑新民等著,教育哲学对话,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3、钟启泉总主编“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后现代课程观、比较课程论、理解课程、教学原理、教学机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裴娣娜,现代课程与教学研究丛书,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课程改革的文化研究、课程知识与个体精神自由——课程知识问题的哲学审思,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6、阿隆·雷蒙,社会学主要思潮,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7、P·约翰逊,社会学理论,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8、杰弗里·亚历山大,社会学二十讲,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9、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第4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0、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第7版)(英文影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1、袁贵仁,价值学引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12、]司马云杰,文化价值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
13、刘继,当代英美价值论集粹,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14、杜尔克姆,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15、夏佩尔,理由与求知,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16、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17、罗斯诺,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18、鲁德纳,社会科学哲学,北京:三联书店,1983
19、李政涛,教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对话,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0、张胜勇,反思与建构——20世纪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2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2、Wiersma, W., & Jurs, S.G.,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Pearson Education, 2003
23、W. Brezinka, Metatheorie der Erziehung. Eine Eniführung in die Grundlagen der Erziehungswissenschaft, der Philosophie der Erziehung und der Praktischen P?dagogik, 1978; or W. Brezinka, Philosophy of Educational Knowled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Foundations of Science of Educatio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nd Practical Pedagogics, 1994
24、Scheffker.Israek(1958),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 Boston, Allyn and Bacon
25、Paulo Freire(1978), Pedagogy of Oprimited, Continuum, New York
26、Dupuis, Adrian M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 Adrian M. Dupuis & Robin L. Gordon、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c1997
27、Broudy.H.S:Building a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Rev. ed. 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61
28、Brubacher.J.S: Eclectic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Hall,1951
29、Brubacher.J.S.: Modern Philosophies of Education. New York: McGraw Hill Book Co.,1962
30、Nakosteen,Mebdi: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New York:Ronald Press,1965

                                                            重要学术期刊目录

1、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
2、教育学报,北京师范大学主办
3、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清华大学主办
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北京大学主办
5、教育科学,辽宁师范大学主办
6、教育研究与实验,华中师范大学主办
7、教育发展研究,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
8、比较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主办
9、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育学会主办
10、全球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主办
11、教师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主办
12、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主办
13、外国教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主办
14、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15、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教育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位课程

公共必修课(共9学分)  
000102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考试
0001020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2
00011301 英语(一) 64 2 1
00011302 英语(二) 64 2 2
00410106 专业英语 48 2 2


一级学科必修课程(2门共4学分)
00410101 教育哲学 32 2 1 考试
00410102 中外教育史 32 2 1


专业必修课(至少修满9学分)
00410301 中国近现代教育史 48 3 2 考试
00410104 教育学原理 48 3 2
00410105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48 3 2
非学位课程



公共选修课(至少修满1学分)  
00011701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16 1 1 考试或
考查
00010204 科研论文写作 16 1 1
00011303 英语听说 16 1 1
00010101 管理公文与申论专题研究 16 1 2
00010701 第二外国语 16 1 2
00011304 英语翻译与写作 16 1 2




专业选修课程(至少修满6学分)
00410107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 32 2 3 考查
00410108 教育理论与实践前沿问题研究 32 2 3
00410109 教育心理学专题研究 32 2 3
00410302 教育问题研究 32 2 3
00410303 教育家心理史学范式研究 32 2 3
00410304 史学理论与方法 32 2 3
00410305 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 32 2 3
00410306 民国教育史 32 2 3
非学位课程 跨专
业选
修课
跨一级学科选修课程(至少修满2学分)  
  跨一级学科选修课程(研究生自选或导师指定) 以所选课程的学分、学时及开课时间为准



  开题报告   1 3 考查 需修满3学分
  学术活动 学术报告(听取10次) 1 1-6
学术讲座(做2次)
  实践活动 教学实践 16 1 3-4
社会实践   1-6
同等学历或跨专业补修课程 补修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2-3门 不计学分
00410115 哲学通论 48   前三学期完成 考查
00410116 教育学概论 48  
00410117 教育心理学 48  
 
 
                                                                教育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目录
 
                                                                         必读文献
1、冯俊,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杜成宪、邓明言,教育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杜成宪,中国教育史学九十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李忠,中国教育史研究问题的反思与应对,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6、孙培青等,中国教育思想史(第2—3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7、李国钧、王炳照,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6—8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8、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六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1989   
9、王炳照等,中国教育思想通史(八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
10、董宝良、周洪宇,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潮与流派,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11、张瑞�[等,中国教育哲学史(第4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12、周玉良,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沈阳:辽海出版社,1998
13、王炳照,中国教育史专题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4、王旭东,史学理论与方法,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
15、郑登云,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16、藤大春,外国近代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17、李桂林,中国现代教育史,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
18、赵祥麟,外国现代教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19、郭家齐等,中国近代教育家,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0、中国现代教育家传编委会,中国现代教育家传(1—9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1988
21、申晓云,动荡转型中的民国教育,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22、熊明安,中华民国教育史,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泛读文献
 
1、杨亮功,中国教育史研究,台北:汉苑出版社,1985
2、贺国庆,教育史研究观念、视野与方法: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
3、袁锐锷,外国教育史新编,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田正平等,中国教育近代化研究丛书,广州:广东教育出版,1996
5、熊贤君,中国女子教育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6、李剑萍,中国现代教育问题史论:中国教育现代化诸矛盾范畴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7、谢长法,中国留学教育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8、卢燕贞,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
9、董宝良,中国教育史散论,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10、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1、朱永新,沟通与融合: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2、林辉锋,马叔伦与民国教育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3、高利群,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研究文集,沈阳:白山出版社,2000
14、胡志坚,教育家心理史学范式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5、刘晓琴,中国近代留英教育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重要学术期刊目录


1、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
2、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
3、教育史研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
4、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华东师范大学主办
5、史学理论研究, 中央社会科学院主办
6、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河北师范大学主办
7、教育学报,北京师范大学主办
8、教育评论, 福建省教育学会主办
9、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清华大学主办
10、比较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主办
11、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育学会主办
12、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主办
13、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北师大主办
14、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南交通大学主办
15、学前教育研究,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主办

             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位课程

公共必修课(共9学分)  
000102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考试
0001020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2
00011301 英语(一) 64 2 1
00011302 英语(二) 64 2 2
00410106 专业英语 48 2 2


一级学科必修课程(2门共4学分)
00410101 中外教育史 32 2 1 考试
00410102 教育哲学 32 2 1


专业必修课(至少修满9学分)
00410401 高等教育概论 48 3 2 考试
00410104 教育学原理 48 3 2
00410105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48 3 2
非学位课程



公共选修课(至少修满1学分)  
00011701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16 1 1 考试或
考查
00010204 科研论文写作 16 1 1
00011303 英语听说 16 1 1
00010101 管理公文与申论专题研究 16 1 2
00010701 第二外国语 16 1 2
00011304 英语翻译与写作 16 1 2




专业选修课程(至少修满6学分)
00410107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 32 2 3 考查
00410108 教育理论与实践前沿问题研究 32 2 3
00410109 教育心理学专题研究 32 2 3
00410402 院校研究 32 2 3
00410403 比较高等教育 32 2 3
00410404 地方高师院校战略转型研究 32 2 3
00410405 大学绿色理念论 32 2 3
00410406 组织理论与高教管理 32 2 3
非学位课程 跨专
业选
修课
跨一级学科选修课程(至少修满2学分)  
  跨一级学科选修课程(研究生自选或导师指定) 以所选课程的学分、学时及开课时间为准



  开题报告   1 3 考查 需修满3学分
  学术活动 学术报告(听取10次) 1 1-6
学术讲座(做2次)
  实践活动 教学实践 16 1 3-4
社会实践   1-6
同等学历或跨专业补修课程 补修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2-3门 不计学分
00410115 哲学通论 48   前三学期完成 考查
00410116 教育学概论 48  
00410117 教育心理学 48  
 

                       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目录
 
                                                                                                 必读文献

1、[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美]伯顿·克拉克主编,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加]约翰·范德格拉夫等编著,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4、[西班牙]奥尔特加·加塞特,大学的使命,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5、[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6、[美]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7、[英]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8、[美] 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9、[美]罗伯特·M·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0、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11、贺国庆,王保星,朱文富等著,外国高等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12、黄福涛主编,外国高等教育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3、涂又光,中国高等教育史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14、董宝良主编,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15、熊明安,中国高等教育史,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16、张应强,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反思与建构,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0 
17、[美]克拉克·克尔,大学的功用,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
18、[英]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19、金耀基,大学之理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1
20、[英]哈斯金斯,大学的兴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1、[德]雅斯贝尔斯,大学之理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2、强连庆主编,中美日三国高等教育比较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23、[美]伯顿·克拉克,王承绪译,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24、杜作润,高烽煜,大学论,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25、韩延明,大学理念论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泛读文献
1、杨汉清等主编,比较高等教育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2、潘懋元 王伟廉主编,高等教育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3、胡建华,高等教育学新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4、潘懋元主编,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5、刘宝存,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6、毛礼锐 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
7、王承绪主编,比较教育学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8、刘六生 冯用军,高等教育研究中的数学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9、[加]许美德,许洁英译,中国大学1895-1995:一个文化冲突的世纪,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0、[美]E.科恩,王玉昆等译,教育经济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11、[美]菲利普·G.阿特巴赫,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室译,比较高等教育:知识、大学与发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2、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3、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14、许美德 潘乃容主编,东西方文化交流与高等教育,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5、[英]罗素,何兆武等译,西方哲学史(上、下),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16、[美]弗雷德里克·E·博德斯顿,王春春 赵炬明,管理今日大学——为了活力、变革与卓越之战略,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7、[美]丹尼尔·若雷 赫伯特·谢尔曼,周艳 赵炬明译,从战略到变革——高校战略规划实施,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8、[美]克拉克·科尔 玛丽安·盖德,赵炬明译,大学校长的多重生活——时间、地点与性格,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9、[美]戴维.波普诺,李强译,社会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0、王伟廉等,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3
21、张应强,文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2、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23、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24、蔡国春,院校研究与现代大学管理——美国院校研究模式研究与借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5、刘献君,院校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6、潘懋元,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7、赵炬明,余东升,院校研究与现代大学管理讲演录,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28、刘献君,陈敏,院校研究与现代大学管理,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29、[美]罗伯特·伯恩保姆,别敦荣主译,大学运行的模式——大学组织与领导的控制系统,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
30、[美]罗伯特· G· 欧文斯著,教育组织行为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1、[美]黛安娜·克兰著,无形学院,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32、[法]米歇尔·克罗齐埃著,刘汉全译,科层现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33、[美]乔治·凯勒,别敦荣译,大学战略与规划:美国高等教育管理革命,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
34、[美 ] 菲利普·G·阿特巴赫 ,  蒋凯 译,高等教育变革的国际趋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5、[英]
安东尼·史密斯 ,  弗兰克·韦伯斯特 侯定凯 赵叶珠译,后现代大学来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重要学术期刊目录
1、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
2、高等教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
3、中国高等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4、中国高教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5、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
6、江苏高教,江苏省教育厅
7、现代大学教育,中南大学
8、教育发展研究,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9、黑龙江高教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和黑龙江高教协会
10、高教探索,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11、比较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
12、复旦教育论坛,复旦大学
13、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14、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清华大学
15、新华文摘,人民出版社
16、外国教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
17、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18、Harvard Education Review,Harvard University
19、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ociety
 

 
 
comment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