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基本理论)
(学科代码:040102)
一、学科简介
聊城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是山东省九五、十五重点建设学科,十五、十一五重中之重强化建设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基本理论)专业于2003年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现拥有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90%。科研成果丰硕,先后获山东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4项,山东省教育厅科研奖励10余项;近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各类课题20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等纵向课题5项,山东省、聊城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3项;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学科注重国际交流,先后派出教师5人、学生2人到美国、德国、瑞典等进行过学术及教学交流;截止到2011年底,共毕业研究生15名,全部获得硕士学位,1人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
二、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从事教育方面的教学、科研、设计、管理或相关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前沿动态;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能力,能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教育工作,并取得较系统的研究成果;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研究方向
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
四、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学习年限一般为二年至四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原则为一年,学位论文时间原则上不得少于一年。
五、授予学位类别
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
六、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对于研究生培养计划制定、课程学习、中期筛选、论文开题、论文中期检查等有关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重要事宜,须经导师组集体讨论后决定;研究生培养,采取理论学习、科学研究及实践活动等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八、培养环节
(一)学术活动
加强学术交流,在学期间,硕士研究生需听取学术报告或参加学术会议不少于10次,每次报告后要形成总结,公开做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每次报告均应有记录,总结和记录期末交研究生科研秘书。
(二)实践活动
1、加强教学实践,在第三、四学期安排不少于36学时的教学实践。教学实践的形式可以是讲课、辅导、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验、指导本专科学生课程论文、辅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等。
2、参加导师指定的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可以结合学位论文选取,也可以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毕业论文答辩前,至少要完成1篇高质量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三)中期筛选
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以后,以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为依据,学院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考查研究生入学以来的学习、科研情况,及时发现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探讨解决的途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促使研究生由课程学习阶段转入论文写作阶段。中期筛选合格者进入论文写作阶段、达不到中期筛选要求的研究生,进行淘汰或分流。中期筛选在第四学期进行。
(四)科研成果
研究生在论文答辩之前要在公开发行的合法期刊上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至少一篇与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论文(不包括增刊、专刊和一般论文集等),或出版专著1部(位列前两位),或具有已通过鉴定的厅级以上(含厅级)应用成果(位列前三位),且第一署名单位为聊城大学,不符合规定者将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九、学位论文
(一)学位论文开题
实施导师组织的预开题制度,由导师聘请至少3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者参与开题,提出修改意见,在预开题的基础上,学院学术委员会组织开题报告会,未通过者,必须重新做选题报告。开题报告重点考查研究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应包含详细的文献综述,其中应有一定数量的外文文献。
(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主要是根据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检查论文写作计划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并针对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指导,以保证学位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工作由分管院长和学位点负责人会同专家小组在论文作者申请答辩6个月以前完成,否则学校将不受理其答辩申请。
(三)毕业资格审查和学位授予资格申请
第六学期4月份,研究生向学校提出毕业申请,学院按照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审查研究生的毕业资格,经研究生处审核通过,方可取得论文答辩资格。
(四)论文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
论文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按《聊城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细则》办理。
课程与教学论(基本理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目录
必读文献
1、(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Stephen L. Yelon,单文经等译,教学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张楚廷,教学论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8、施良方、崔允�t,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9、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10、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12、高文,教学模式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13、(美)Thomas L.Good,(美)Jere E.Brophy,陶志琼等译,透视课堂,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14、田本娜,外国教学思想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5、李定仁、徐继存,课程论研究二十年,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6、李定仁、徐继存,教学论研究二十年,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7、靳玉乐,中国新时期教学论的进展,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18、吴永军,课程社会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9、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0、(日)佐藤学,钟启泉译,课程与教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泛读文献
1、黄济,教育哲学通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
2、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4、王坤庆,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价值论视角的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金生�v,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6、陈永明,现代教师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7、(加)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8、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9、王��等,智慧型教师的诞生,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10、(美)Lynda Fielstein ,Patricia Phelps,王建平等译,教师新概念: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11、(美)Stephen D. Brookfield,张伟,批判反思型教师ABC,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1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3、科林•马什,吴刚平、何立群译,初任教师手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14、(德)F.W.克罗恩,李其龙、李家丽、徐斌艳等译,教学论基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15、裴娣娜,现代教学论(第1¯3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16、姚利民,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17、(美)R.M.加涅等,皮连生、庞维国等译,教学设计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8、吴文侃,比较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19、钟启泉,崔允�t,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0、Lynda Fielstein, Patricia Phelps. Introduction to teaching:rewards and realities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21、Richard I.Arends. Learning to Teach.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2、David G. Armstrong, etc, Teaching Today, Prentice-Hall,Inc. 2001
23、John D. McNeil, Jon Wiles. The essentials of teaching : decisions, plans, methods.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90
24、Donald P. Kauchak, Paul D. Eggen. Learning and Teaching:Research-Based Method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Company, 1998
25、Joseph Morris. Psychology and Teaching: A humanistic view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78
26、Robert R. Dunwell and Robert L. Wendel: Foundation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New York : Praeger, 1976
重要学术期刊目录
1、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
2、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
3、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清华大学主办
4、教育科学,辽宁师范大学主办
5、教育研究与实验,华中师范大学主办
6、教育发展研究,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
7、比较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主办
8、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育学会主办
9、全球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主办
10、教师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主办
1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主办
12、外国教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主办
13、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北京大学主办
14、教育学报,北京师范大学主办
15、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山西省教育学会主办
16、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课程与教学论(基本理论)
(学科代码:040102)
一、学科简介
聊城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是山东省九五、十五重点建设学科,十五、十一五重中之重强化建设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基本理论)专业于2003年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现拥有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90%。科研成果丰硕,先后获山东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4项,山东省教育厅科研奖励10余项;近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各类课题20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等纵向课题5项,山东省、聊城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3项;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学科注重国际交流,先后派出教师5人、学生2人到美国、德国、瑞典等进行过学术及教学交流;截止到2011年底,共毕业研究生15名,全部获得硕士学位,1人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
二、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从事教育方面的教学、科研、设计、管理或相关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前沿动态;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能力,能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教育工作,并取得较系统的研究成果;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研究方向
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
四、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学习年限一般为二年至四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原则为一年,学位论文时间原则上不得少于一年。
五、授予学位类别
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
六、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对于研究生培养计划制定、课程学习、中期筛选、论文开题、论文中期检查等有关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重要事宜,须经导师组集体讨论后决定;研究生培养,采取理论学习、科学研究及实践活动等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总学分34学分(具体要求) | |||
课程类别 | 课程 | 学分 | 备注 |
学位公共课 | 须修5门 | 至少修满9学分 | |
学位基础课 | 须修2门 | 至少修满4学分 | |
学位专业课 | 须修3门 | 至少修满9学分 | |
非学位公共选修课 | 须修1门 | 至少修满1学分 | |
非学位专业选修课 | 须修3门 | 至少修满6学分 | |
跨一级学科选修课程 | 须修1门 | 至少修满2学分 | |
开题报告 | 1学分 | ||
学术活动 | 1学分 | 听不少于10次学术讲座,做不少于2次学术报告 | |
实践活动 | 1学分 | 教学实践不少于16学时,并完成1篇社会实践报告 | |
补修课程 | 不计学分 |
(一)学术活动
加强学术交流,在学期间,硕士研究生需听取学术报告或参加学术会议不少于10次,每次报告后要形成总结,公开做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每次报告均应有记录,总结和记录期末交研究生科研秘书。
(二)实践活动
1、加强教学实践,在第三、四学期安排不少于36学时的教学实践。教学实践的形式可以是讲课、辅导、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验、指导本专科学生课程论文、辅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等。
2、参加导师指定的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可以结合学位论文选取,也可以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毕业论文答辩前,至少要完成1篇高质量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三)中期筛选
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以后,以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为依据,学院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考查研究生入学以来的学习、科研情况,及时发现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探讨解决的途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促使研究生由课程学习阶段转入论文写作阶段。中期筛选合格者进入论文写作阶段、达不到中期筛选要求的研究生,进行淘汰或分流。中期筛选在第四学期进行。
(四)科研成果
研究生在论文答辩之前要在公开发行的合法期刊上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至少一篇与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论文(不包括增刊、专刊和一般论文集等),或出版专著1部(位列前两位),或具有已通过鉴定的厅级以上(含厅级)应用成果(位列前三位),且第一署名单位为聊城大学,不符合规定者将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九、学位论文
(一)学位论文开题
实施导师组织的预开题制度,由导师聘请至少3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者参与开题,提出修改意见,在预开题的基础上,学院学术委员会组织开题报告会,未通过者,必须重新做选题报告。开题报告重点考查研究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应包含详细的文献综述,其中应有一定数量的外文文献。
(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主要是根据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检查论文写作计划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并针对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指导,以保证学位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工作由分管院长和学位点负责人会同专家小组在论文作者申请答辩6个月以前完成,否则学校将不受理其答辩申请。
(三)毕业资格审查和学位授予资格申请
第六学期4月份,研究生向学校提出毕业申请,学院按照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审查研究生的毕业资格,经研究生处审核通过,方可取得论文答辩资格。
(四)论文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
论文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按《聊城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细则》办理。
课程与教学论(基本理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 时 |
学 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
学位课程 | 公 共 课 |
公共必修课(共9学分) | |||||||||
000102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2 | 2 | 1 | 考试 | ||||||
00010202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6 | 1 | 2 | |||||||
00011301 | 英语(一) | 64 | 2 | 1 | |||||||
00011302 | 英语(二) | 64 | 2 | 2 | |||||||
00410106 | 专业英语 | 48 | 2 | 2 | |||||||
基 础 课 |
一级学科必修课程(2门共4学分) | ||||||||||
00410101 | 教育哲学 | 32 | 2 | 1 | 考试 | ||||||
00410102 | 中外教育史 | 32 | 2 | 1 | |||||||
专 业 课 |
专业必修课(至少修满9学分) | ||||||||||
00410201 | 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 | 48 | 3 | 2 | 考试 | ||||||
00410104 | 教育学原理 | 48 | 3 | 2 | |||||||
00410105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 48 | 3 | 2 | |||||||
非学位课程 | 公 共 选 修 课 |
公共选修课(至少修满1学分) | |||||||||
00011701 |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 16 | 1 | 1 | 考试或 考查 |
||||||
00010204 | 科研论文写作 | 16 | 1 | 1 | |||||||
00011303 | 英语听说 | 16 | 1 | 1 | |||||||
00010101 | 管理公文与申论专题研究 | 16 | 1 | 2 | |||||||
00010701 | 第二外国语 | 16 | 1 | 2 | |||||||
00011304 | 英语翻译与写作 | 16 | 1 | 2 | |||||||
专 业 选 修 课 |
专业选修课程(至少修满6学分) | ||||||||||
00410107 |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 | 32 | 2 | 3 | 考查 | ||||||
00410108 | 教育理论与实践前沿问题研究 | 32 | 2 | 3 | |||||||
00410109 | 教育心理学专题研究 | 32 | 2 | 3 | |||||||
00410202 | 课程与教学哲学 | 32 | 2 | 3 | |||||||
00410203 | 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 32 | 2 | 3 | |||||||
00410204 | 教师决策研究 | 32 | 2 | 3 | |||||||
00410205 | 课程与教学文化研究 | 32 | 2 | 3 | |||||||
00410206 | 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 | 32 | 2 | 3 | |||||||
非学位课程 | 跨专 业选 修课 |
跨一级学科选修课程(至少修满2学分) | |||||||||
跨一级学科选修课程(研究生自选或导师指定) | 以所选课程的学分、学时及开课时间为准 | ||||||||||
必 修 环 节 |
开题报告 | 1 | 3 | 考查 | |||||||
学术活动 | 学术报告(听取10次) | 1 | 1-6 | ||||||||
学术讲座(做2次) | |||||||||||
实践活动 | 教学实践 | 16 | 1 | 3-4 | |||||||
社会实践 | 1-6 | ||||||||||
同等学历或跨专业补修课程 | 补修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2-3门 | 不计学分 | |||||||||
00410115 | 哲学通论 | 48 | 前三学期完成 | 考查 | |||||||
00410116 | 教育学概论 | 48 | |||||||||
00410117 | 教育心理学 | 48 |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目录
必读文献
1、(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Stephen L. Yelon,单文经等译,教学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张楚廷,教学论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8、施良方、崔允�t,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9、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10、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12、高文,教学模式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13、(美)Thomas L.Good,(美)Jere E.Brophy,陶志琼等译,透视课堂,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14、田本娜,外国教学思想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5、李定仁、徐继存,课程论研究二十年,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6、李定仁、徐继存,教学论研究二十年,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7、靳玉乐,中国新时期教学论的进展,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18、吴永军,课程社会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9、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0、(日)佐藤学,钟启泉译,课程与教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泛读文献
1、黄济,教育哲学通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
2、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4、王坤庆,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价值论视角的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金生�v,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6、陈永明,现代教师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7、(加)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8、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9、王��等,智慧型教师的诞生,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10、(美)Lynda Fielstein ,Patricia Phelps,王建平等译,教师新概念: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11、(美)Stephen D. Brookfield,张伟,批判反思型教师ABC,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1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3、科林•马什,吴刚平、何立群译,初任教师手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14、(德)F.W.克罗恩,李其龙、李家丽、徐斌艳等译,教学论基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15、裴娣娜,现代教学论(第1¯3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16、姚利民,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17、(美)R.M.加涅等,皮连生、庞维国等译,教学设计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8、吴文侃,比较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19、钟启泉,崔允�t,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0、Lynda Fielstein, Patricia Phelps. Introduction to teaching:rewards and realities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21、Richard I.Arends. Learning to Teach.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2、David G. Armstrong, etc, Teaching Today, Prentice-Hall,Inc. 2001
23、John D. McNeil, Jon Wiles. The essentials of teaching : decisions, plans, methods.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90
24、Donald P. Kauchak, Paul D. Eggen. Learning and Teaching:Research-Based Method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Company, 1998
25、Joseph Morris. Psychology and Teaching: A humanistic view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78
26、Robert R. Dunwell and Robert L. Wendel: Foundation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New York : Praeger, 1976
重要学术期刊目录
1、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
2、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
3、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清华大学主办
4、教育科学,辽宁师范大学主办
5、教育研究与实验,华中师范大学主办
6、教育发展研究,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
7、比较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主办
8、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育学会主办
9、全球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主办
10、教师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主办
1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主办
12、外国教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主办
13、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北京大学主办
14、教育学报,北京师范大学主办
15、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山西省教育学会主办
16、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